大明贪狼星

三悔人生

历史军事

永乐七年,八月二十一。
今天是不是个好日子不知道,但对于大明上到皇帝,下到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二十九章:永乐大帝的欣慰

大明贪狼星 by 三悔人生

2023-11-11 21:09

  这应天府内鲜少有事能够瞒得过锦衣卫,当然这得是在锦衣卫有心调查的前提下。
  庄子里所发生的事情,包括朱高煦父子俩的对话都一字不差的被呈递到了朱棣的面前。
  前前后后,竟然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唉……”朱棣看着锦衣卫递上来的密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是真的很喜欢老二这个儿子,因为在三个儿子之中老二是最像他的。
  老大年幼时体弱多病,后来虽然好了不少,但体型肥胖,别说是上马打仗了,就是走都走不利索。
  老三心眼太多,胆子太小,跟他朱棣也就只有两分相像。
  唯独老二,虽然处理政务不行,但年轻时候的性格、带兵打仗的作风都像极了自己,最起码朱棣自己觉得有个六七分相像。
  但是,就那么三四分不像的地方却最要命。
  不过还好,老二的儿子很明事理,不仅能看得清形势,更是懂得进退。
  想到这里,朱棣的心里升起了几分欣慰。
  “来人,将这封信马上飞递送到云南黔宁王府。”朱棣提笔写下了一封信,亲手装进了信封。
  “是!”
  守在殿外的锦衣卫立刻走了进来,将信带走。
  与此同时,文华殿。
  今日的皇太子朱高炽一反常态,没有处理政务,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读书,只是呆在文华殿中,并且谁都不见。
  若是论脑子这一点,朱棣的三个儿子之中当属朱高炽最为出色,不管什么事儿他清楚的最快也最明白。
  “爹,您今日没有奏疏要批阅吗?”
  朱瞻基抱着书本走了进来,见自己的父亲正在研读《春秋》,不由得好奇地开口问道。
  “本来是有的,但是被我推掉了。”朱高炽抬起头,招呼着儿子坐到自己身边。
  “之前我监国理政是因为你爷爷北巡,皇帝不在京中,我这个皇太子自然是应当接过担子。”
  “但是现在你爷爷已经回来了,之前几年我仍在处理政务已经算是逾越了,早就应该交还给你爷爷了。”
  朱瞻基闻言也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的确是这么个理儿。
  后世有句特别中二的话是这么说的:“朕若不死,尔永远都是太子”。
  这句话套用到现在是最合适不过了,朱高炽在后世被人们戏称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说朱棣只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但这不过是戏说罢了,皇帝仍旧是皇帝,就算是朱高炽做着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可那也只是监国理政,他仍旧只是太子。
  “瞻基。”
  本来已经沉默下来的气氛突然被再次打破,朱瞻基疑惑地从书本中抬起头,看向了自己的父亲。
  “对于你的瞻壑堂弟,你是怎么看的?”
  朱高炽犹豫再三才问出了这个问题。
  太子仁厚,这是大明上下公认的,不管事实如何,就目前为止,朱高炽在所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这样。
  朱高炽自己深陷储位之争中,他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遇到如此困扰的。
  他本想在自己这里就解决这个问题,但朱瞻壑的出现让他始料未及。
  事实上,历史上的他也没能亲自解决这个问题。
  “瞻壑吗?”朱瞻基歪了歪头,做出了一副思考的模样。
  “孩儿觉得他挺好的,就是有些激进了,处理倭寇的方式有些过激了,明明有更好的办法的。”
  ……
  很明显的答非所问。
  朱高炽问的不是这个,但现在的朱瞻基还不是宣德皇帝,他才刚刚开始被当做储君培养,甚至还没有被正式册封皇太孙。
  现在的朱瞻基,比一般的同龄人出色,但也仅此而已了。
  和朱瞻壑这个两世为人的例外没法比,和久经朝堂的老油条更没法比。
  现在的朱瞻基,能看出这些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毕竟他只是皇长孙,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能力不足消息也不够全面。
  “若是……”朱高炽双眼闭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比你更出色呢?”
  ……
  迎接朱高炽的并不是儿子的回应,而是长久的沉默。
  朱瞻基只是年轻,他只是看待问题时还不够全面,但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
  作为储君的第一人选,他知道的没有朱棣、朱高炽兄弟三人多,但也不会少了。
  食草动物的孩子天生就会逃生,到食肉动物的孩子却不是。
  “也挺好……”不知道过了多久,朱瞻基带着些许的孩子气开口。
  他的样子,像极了本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老师们眼中的骄傲,但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成绩比他还好的人一样。
  很不服气,但却也不会像那些大人的思想那般肮脏。
  “爷爷累了一辈子,大明也应当昌盛,若是瞻壑能够做得更好……”
  ……
  文华殿里,朱高炽父子二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打破这个局面。
  而与此同时,应天城外的庄子里亦是如此,朱高煦父子二人相对而坐,却无人开口。
  乾清宫。
  明初的锦衣卫和明末的不一样,这个时期的锦衣卫能力强、服从性好,是皇帝手里最锋利的钢刀。
  看着面前的两份奏疏,朱棣心里很是欣慰,但又很是苦涩。
  他依稀还记得,靖难之前的三兄弟感情是多么的好,但靖难成功,他坐上了皇位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不,或许应该说在靖难的时候就变了。
  老大还是不是以前的那个老大?朱棣还不是很清楚,但他很清楚老二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老二了。
  “可怜了两个懂事的孩子……”
  朱棣看着桌上的两份奏疏,眼中竟然流露出了慈祥、疼惜的神色。
  透过这两份奏疏,他似乎看到了两个孩子。
  “唉……”
  轻叹一声,朱棣将两份奏疏仔细的收好,转头批阅起了别的奏疏。
  真情流露的感慨谁都会有,但对于皇帝来说,这种情绪可以有,到却不能被影响到。
  人都是会变的,现在出色的皇长孙以后不一定能够保持,就好像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
  现在明事理、天资出众的朱瞻壑也不一定会一直不被权利的毒药腐蚀,就好像唐太宗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
  一切,还得等见分晓的时候。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