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淩霄

月關

修真武俠

“唐庶人,我是玄鳥衛,今奉陛下之命,接妳壹家回京!”
佛堂上,遍地屍體,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92章 吾計,攻其無備

莫若淩霄 by 月關

2023-6-4 00:06

  隆隆鼓聲響起,白虎節堂,眾文武濟濟壹堂。
  便是楊門壹眾女將,也都是穿著官袍,肅然而立。
  這裏不比議事堂,規矩森嚴了許多。
  節堂之上,也沒了眾人座位,只能肅立。
  唐治壹身皂色武弁,頭戴籠冠,肅然登上帥帳。
  他那籠冠之上,左右各有壹只彎曲的牛角狀的裝飾,稱為鹖尾。
  不過,西陲武將中,也有壹些殺馬特,嫌鹖鳥的尾巴不夠長,而改用雉尾的。
  比如河西節度使賴觀復,就喜歡在籠冠之上,插兩只雉尾。
  後世我們在戲曲中所見武將,包括猴王孫悟空戴的鳳翅紫金冠上那兩根長長的禽羽,就是誇張版的雉羽了。
  唐治掃了眾人壹眼,淡定地笑道:“各位,可已商量出了辦法?”
  此時的他,心中越是著急,面上越是淡定。
  他深知,如果這時他也亂了陣腳,就很難讓部下安心了。
  徐伯夷拱手道:“大王,我們商量了壹些辦法,但是還沒統壹意見。”
  唐治好整以暇地坐下,從容道:“哦?說來聽聽?”
  古月秋拱手道:“大王,臣以為,咱們不妨派出壹隊精騎。”
  他把手往下壹砍,惡狠狠道:“把朝廷的驛使斬殺於途,聖旨不到金城,大王全不知曉。”
  “簡單粗暴,哈哈,似乎是個辦法。”
  唐治先誇了壹句,然後捏著下巴想了想,道:“只是,驛使所經之處,每三十裏便有壹處驛站,每經壹處驛站,便要進行登記,八百裏加急,在誰的轄區內出了事,都是很麻煩的事。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確定,神都那邊壹共派出了幾路驛使,如果這壹路截住了,卻另有其他驛使抵達金城呢?到時,金城盡人皆知的事,便瞞不住了。瞞不住,我就只能走,壹旦去了,後果殊難預料,我們是絕對不可以出半點差錯的。”
  楊紫陌鼓足勇氣道:“大王,臣等商議了壹個主意出來。”
  “說。”
  “臣等以為,聖旨可以接,但,大王可以上書朝廷,表明九曲之地正逢動蕩,吐蕃王派了使者,正在威迫葉茹,所以求陛下寬宥些時日,且先解決了九曲之危再說。
  皇帝若不允,那就回京。皇帝若答應,那就先解決九曲之事。不管皇帝答不答應,這公文壹來壹回,要拖延多久?
  到時候,與河西節度使交接兵權,還可以拖。每壹道環節都慢上壹慢,拖個壹年半載也不是問題。”
  唐治道:“這份聖旨壹旦到了,所有人都會認為,我會進京,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如果拖延,倒也未嘗不可。不過……”
  唐治笑看向楊紫陌,道:“如果,真是有人忌憚我領兵在外,想要誑我回京。那麽,這個陰謀算計者,會不會擔心萬壹我找借口抗旨?”
  他瞇起眼睛,自顧自地說道:“如果我是那個人,我會想到。如果想到了,我會再準備壹道密旨,或者剛送出第壹份聖旨,就馬上再送壹道聖旨,彌補漏洞,催促成行。
  甚至,在這道聖旨下達以後,馬上委任壹個新的隴右節度使,趕來接收兵權。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怎麽辦?”
  楊紫陌壹時語塞。
  岐山腳下,壹隊騎士正匆匆西行。
  隊伍中,羽林衛中郎將徐文燦和韋十四郎居中,風塵仆仆。
  不出唐治所料,令月公主授意唐仲平下旨,詔唐治回京的次日,便忽然省起,唐治那小子沾上毛比猴都精,萬壹他察覺有異,找借口搪塞怎麽辦?
  所以,次日她就發出了第二道聖旨,同時,讓此番擁戴唐仲平登基有功的羽林衛中郎將徐文燦為繼任隴右節度使,韋十四郎為節度副使,只帶護衛四十八人,星夜兼程,趕往金城。
  “十四郎,咱們已經到了岐山了,距金城,還得多遠?”
  徐文燦回首問道。
  韋十四郎笑道:“由此去金城,還有壹千裏地,咱們照這個速度,再有五天便到了。”
  他怕徐文燦嫌棄辛苦,便打個哈哈,道:“金城,乃中西商賈交匯之處,富庶繁華,不弱於西京。那裏胡姬美人兒,更是別具特色。尤其是那些二轉子,容顏異常的精致,等到了金城,屬下給節師好好挑選幾個,保證侍候的節師舒舒坦坦的。”
  徐文燦哈哈大笑,假正經地擺擺手道:“天子信重,還當以國事為重。區區消遣,不急,不急。”
  口中說著,他卻已狠狠壹鞭抽在馬背上,陡然加快了速度。
  韋十四郎心中暗笑,忙也快馬加鞭,追了上去。
  ……
  徐伯夷拱手道:“大王,方才臣與顧沐恩等人商議,如要抗這聖旨,恐怕只有從軍事上著手。”
  唐治心中壹動:“仔細說說。”
  徐伯夷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敵當前,安能隨意撤軍?那豈非成了兒戲?若是朝廷真的派了繼任者來,也不打緊。他們總不能臨陣換將吧?
  對麾下將領全不熟悉,誰敢臨陣換將,這是把三軍將士的性命放在何處?大王要抗這道旨,便也天經地義,無可指摘。
  只是,這軍事,是打哪裏,現在意見還未統壹。臣的意思是,去獨山,作勢攻打吐蕃。若朝廷不來人,便只在獨山做做樣子,若是朝廷來了人,就去草原裏,茫茫草原,他們到哪兒去找?然後,我們再打聽清楚神都動靜,以作圖謀。”
  唐治摸挲著下巴沈吟起來。
  楊葭月心直口快,忍不住問道:“徐長史,為何要去獨山呢?去打敦煌豈不更好?大王在那兒遇刺的,帶兵懲罰他們,也說得過去啊,再說,還能跑得遠壹些,免得朝廷來人糾纏。”
  徐伯夷輕易不得罪人,對於大有發展潛力,而且自己還不具備競爭能力的人,尤其的客氣。
  因此,他笑瞇瞇地解釋道:“葭月姑娘說的有道理,我們意見不壹,原因也正在於此。因為去打敦煌,威震西域,正好具備姑娘所說的這些好處。”
  楊葭月聽得臉上放光,看看人家徐長史,官兒更大,資歷更老,人還和善,比陽惜月那臭小子強太多了。
  徐伯夷道:“不過,福兮,禍之所伏。去敦煌固然有它的好處,可是徐某擔心的是它的壞處,比如說……”
  徐伯夷雖是解釋給楊葭月聽,也是向唐治解說他的理由:“去敦煌,距神都可就更遠了。而大王要暫避聖旨,目的可不是壹直回避,也無法壹直回避。
  大王是想,拖延時間,弄清神都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麽,才好有的放矢,如果距神都更遠,往來消息,顯然更加不便。
  再壹個,如果大王要去敦煌,就要穿過河西。而聖旨上,可是叫河西節度使賴觀復暫代隴右兵權的。
  如果他們直接追去敦煌,再帶上隴右節度使,這交接都連雙方找來了,想再推脫,談何容易。畢竟,區區壹個敦煌,根本不足為懼,不會成為大王拒絕交出兵權的充分理由。”
  “原來是這樣!”
  楊葭月恍然大悟,她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對唐治道:“大王,臣覺得,徐長史說的有道理。”
  唐治點了點頭:“不錯,這麽多辦法裏,發動軍事行動,是最妥當的辦法。若要發動軍事行動,則去敦煌利弊參半,巡九曲也是利弊參半。所以,我決定……”
  “嘩~~”,所有人腰桿兒壹挺,肅然聽令。
  “攻打鬼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