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41
冬至日的前壹天,韓岡坐在太常寺的花廳暖閣中,屋外雪落無聲,下了壹夜的暴雪已經漸漸收止,面前則站著壹名青袍小官,剛從屋外進來,被凍得臉青唇白。
還沒到冬至郊祀的日子,韓岡為了以防萬壹而做的準備,倒是出乎意料地提前壹天派上了用場。
不過在他事先安排下的急救隊派上用場之前,韓岡先是在瞪人:“青城行宮的馬廄被雪壓塌,去找群牧司,怎麽找到厚生司這邊來了?”
正常傳話報急,應該派個會說話、有條理的積年老吏來。尋常遞送公文的差事從來也不會讓官人來做。可韓岡面前的這位樞密院派來的傳話者,明顯是蔭補出身,二十上下的黃口孺子。被韓岡瞇起眼睛盯住,就像是被鷹隼盯上的老鼠,舌頭都開始打結。
結結巴巴地費了好壹番工夫,才讓韓岡聽明白,南門外的青城行宮,不止是馬廄,連兵營也塌了,人和馬都傷了不少。
韓岡兩條修長濃黑的眉毛皺得越來越緊。
祭天時的圜丘就在青城行宮中。臨時駐紮在行宮外圍的軍隊,是為祭天大典而準備,總共集結了上萬兵馬。
記得六年前,韓岡還在開封府中擔任府界提點的時候,也曾經覺得行宮外的軍營有點破敗,需要用點功夫翻修壹下。但那壹片軍營,不過並不屬於青城行宮的內部建築。開封府中也沒有多余的經費,最後只是草草地將屋頂給修了壹下,只求不漏雨雪。
眼下壹場只持續了壹天的雪——盡管是暴雪——就讓軍營墻倒屋塌。該不會從熙寧七年之後,就沒有再整修過吧?
韓岡搖搖頭,不是否定,而是無奈。就他所知,開封府裏面的官員做得出來,畢竟坐在那幾個職位上的人換得太快了。
不過疑惑也好,感慨也好,眼下人命關天,沒時間給韓岡多耽擱。當著樞密院來人的面,韓岡提筆簽下了手令,直接調了壹隊人馬去南門外的青城行宮搶救傷員,之後才派人去政事堂通報。
帶著手令的小吏和樞密院的官員都出去了,韓岡揉著眉頭。不是因為災情,而是為了見鬼的官僚主義。
厚生司轄下的醫療人員如何應對大災之後的緊急救治,壹切都有預案在。依照韓岡組織人手與開封府壹同編定的條例,開封府轄下的每壹座醫院都組織了壹支緊急救難隊。每壹支隊伍,都有至少壹名翰林醫官主持。開封城內的兩支急救隊,更是各有三名翰林醫官分任正副職。
依照預案,今天的這場雪後,如果有房屋大面積倒塌,造成大量的傷亡以至於來不及送往醫院,只能在現場進行急救的話,開封府直接聯系東城、西城兩所醫院就可以了。只需事後到厚生司這邊報個備,補個手續歸檔,並不需要韓岡的手令或是厚生司的正式文書。
但事情壹旦牽涉到軍隊,這手續就麻煩了。先是受災的那壹支隊伍上報三衙,三衙轉呈樞密院,樞密院論理還要跟政事堂聯系,然後讓政事堂給隸屬於中書門下的厚生司下命令,出動救難隊。今天好歹是繞過了政事堂,總算節省了壹點時間——所以韓岡出的是手令,而不是以正規的格式蓋印簽押的公文。
只是災情告急的消息在三衙和樞密院中繞了壹圈,耽擱的時間依然不止壹兩個時辰,很可能就多了幾十人枉死。如果能繞過兩個衙門,至少繞過樞密院,情況可能會好壹些。不過繞過樞密院跟軍中聯系,絕對是文臣的大忌。就是小小的急救預案,韓岡也不方便與三衙直接交流。可若是事情要經過樞密院,那麽結果還是落得今天這樣。
如果有單獨的軍醫體系,倒是能省下壹份心來。但大宋的軍醫,從來都屬於太醫局管轄,而不是軍隊。如今軍醫的人事權,也是由厚生司掌控的。
很長壹段時間以來,太醫局的醫學生都要輪班去軍營中坐診,或是派到外路擔任醫官,醫治受傷或生病的官兵,眼下則又多了壹份在醫院裏實習的工作。
在厚生司成立後,原本的療養院也轉到了厚生司的旗下,需要住院甚至隔離的士兵,都會轉到兩所醫院轄下的療養院中安置,並不存在單獨的醫療體系。
但現在看來,還是組建壹套軍中醫療和急救體系比較好。壹方面是避免再出現今天的情況,另壹方面,壹直都進展緩慢、讓韓岡心煩不已的人體解剖學,或許可以拋開舊有的束縛,能有壹個大發展也說不定。
想到這裏,韓岡倒有些坐不住了。找來紙筆,開始在紙上打起草稿來。
韓岡動筆寫字,下面的官吏不敢打擾。他們也不知道韓岡在寫什麽,只是知道了青城行宮出了事,就已經讓他們人人大驚失色。
臨到郊祀之前,參加大典的士兵出了意外。雖然不知傷亡的具體數字,但樞密院都派人來了,數目應當不會太少。
南郊祭天——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這五禮中吉禮的頭壹條大禮——卻是以死人為開場,終究不是吉利的事。聽到這個消息,太常寺中的官吏們沒有哪壹個能掩去各自臉上那壹分或多或少的憂色。
韓岡倒是不在意什麽預兆,正是思緒泉湧的時候,只用了小半個時辰,就將壹份奏章的底稿給起草完成。不過具體的細節還要再斟酌壹番,得與人商討過後,再上書天子和政事堂。
放下筆,看著紙上塗抹修改後的文字,韓岡抿起的雙唇有著壹絲自嘲的笑意。主動放棄壹部分權力,對於壹個衙門的主官來說,不能算是稱職,傳出去,下面的人說不定要罵娘。但韓岡的心思,並不是局限在小小的壹個衙門裏。
接下來就該與人商量壹下細節,好好推敲壹番。只是韓岡擡起頭,看看左右,這才想起來,今天蘇頌並不在這裏。
蘇頌今天不僅沒有到太常寺,光祿寺那邊也沒去。而是告了病,請假在家,沒有來上工。也不知他是真生病了,還是幹脆想偷懶。韓岡估計多半是後者,所以就隨便派人去蘇家探問了,盡壹份人情。
而太常寺這邊的官員中,也有六人趕在今天請病假,正好占了總數三成。如果加上胥吏,那人數就更多了。
遇上大雨大雪或是大冷大熱的極端天氣,請病假的人就特別的多,韓岡也是見怪不怪了。反正太常寺是清水衙門,人多人少都不會耽擱正事,即便是在郊祀之前也壹樣。
對於這壹點,身為太常寺的主官,韓岡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悲哀。不過厚生司倒沒這般憊懶的模樣,對於災害天氣,必須要安排專人值班,以便及時做出反應。在韓岡還掌管著大宋的醫療機構的時候,他手下沒人敢違反他的命令。
站起身,推開緊閉的房門,壹股寒流便立刻沖入溫暖的廳中。
屋外白茫茫壹片,雪雖然沒有昨夜那般大,但還在下著,天也是陰陰的,完全看不出到底是什麽時辰了。反倒是地面的積雪映著光,倒是更亮壹點。
說起來這雪下得還真不是時候。
昨天白天的時候還只是天陰而已,但到了入夜後,就開始下雪了。鵝毛般的雪片鋪天蓋地,盡管只是壹夜而已,可街道上積雪就有壹兩尺深。
如果這個天氣再持續半日,明天的郊祀就不得不停止了,只能改為明堂之禮。僅就此事來說,對韓岡倒是不錯的消息。他並不是很在意那點參加郊祀的賞賜,能免了那等在寒風裏受凍的活計,卻是壹樁好事。
“瑞雪兆豐年啊,如果不是積雪壓塌了房屋,這時節下場大雪還是件好事啊。”韓岡在廊下感嘆著,真心希望明天也可以不用太勞累,正好可以去城南驛拜訪壹下王安石。
之前曾讓人頭疼的班列問題,因為王安石的謙讓而沒有翻起大浪。趙頊是想讓王安石參加郊祀,甚至還親自將他的位置安排在王珪之上,可王安石在崇政殿上堅辭不受。但他也沒有打算站在王珪之下,自稱身體不適,不能參加郊祀。讓王珪松了壹口氣……韓岡另外還覺得趙頊也應該松了壹口氣才是。
可這話被他身邊的官吏們聽到後,得到的卻是壹副副苦臉。
對於太常寺的壹眾官吏來說,郊祀的意義,可不僅僅是依例分到手的那幾塊冷豬肉。
無數在自己的職位上拿不出突出的成績,又沒有後臺,只能依靠磨勘來按部就班升級的京官,都對冬至郊祀期盼不已。
參加郊祀,以功勞論,絕不下於普通的軍功,官階少說也能升上壹級。因犯法而受處分的罪臣,也能被赦免舊過。至於公卿重臣,他們的酬勞就不僅僅是官階的晉升了,還有恩蔭。比如擔任大禮使的王珪,兩個蔭補的名額輕松到手。
韓岡的幾個兒子都依靠他們老子的軍功,早早的就得到了官職。完全可以不在乎。但其他官員,可沒有韓岡的豁達了。
壹天下來,雪災後的救治,厚生司的救難隊表現得很不錯,但也不可能將死人給救活。青城行宮那邊,報上來三十五名死者。而整個東京城,也不過死了六十二人而已。
到了黃昏的時候,雪停了,甚至連天上的陰雲也開始消散,開封府派出大量人手清掃禦街上的積雪。變得晴朗起來的天氣,讓韓岡的期望落了空。
中夜,半輪明月高懸,灑下清冷的輝光,千百顆星子鑲嵌在夜空中,熠熠生輝。清朗的夜空,讓昨夜的暴雪仿佛壹場夢,但韓岡只有壹個感覺:
“冷得夠嗆啊。”
不管怎麽說,元豐三年的南郊大典終究還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