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cuslaa

歷史軍事

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42

  壹個指揮,五個都,五百人,前後三列橫向排開。
  正後方還有壹面稍大的旗幟,下面三十幾名騎兵。更偏壹點的兩翼位置,還各有十幾人簇擁著壹門火炮,形制就是標準的野戰炮。
  隊列橫寬僅有百步,前後也不過十步,旗幟零零散散不過五六面,陣列看著十分單薄,仿佛壹沖即破。
  但這隊列,卻如同斧劈刀裁壹般的整齊勻直,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得出他們是經過了大量的訓練才能如此完美地隊列。
  韓岡和王舜臣已經站在了觀戰的高臺,兩人的身前,各用支架架起了壹具兩尺多長的雙筒望遠鏡。
  透過望遠鏡,觀察著前方的演習隊伍。王舜臣嘴角微微帶著笑,就像成年人看到在家裏和尿玩泥的小孩子的笑容。
  這壹支從沒有上過戰場的神機營指揮,在身經百戰的老將眼中,就是壹群嘴黃毛稀的雛鳥。
  他在西域的軍隊,排不出這般完美的陣列。但經過了血與火的試練,才是能讓猛獸都得遠遠繞開的荊棘。
  京師的軍隊,從班直到校閱廂軍,每壹家都極為擅長隊列操演,再如何功勛卓著的隊伍,不論是西軍還是河東軍,都遠遠比不上他們。
  就像是教坊中善於劍舞的伎女,專門為了表演而練習,真正會殺人的劍客,反而表演不了那麽好的劍舞。
  可這有用嗎?不見血的軍隊,就跟沒開鋒的刀劍壹樣,中看不中用。
  “開始吧。”
  壹旁,韓岡已經發出了命令。
  壹只外形別致的黃銅號角,發出了短促響亮的聲音。
  王舜臣好奇地多看了那銅號兩眼,比起牛角號角的聲音更有特點,也更有穿透力,在戰場上似乎能更有效的傳遞號令。
  “好東西還真多。”
  王舜臣想,在西域這些年,壹直都用著淘汰下來的剩貨,僅是八牛弩就有壹百多具,弓弩不計其數,劄甲也數以萬計。以西域幹燥少雨的情況,怕是放上壹百年都壞不了。
  這些淘汰下來的貨色,裝備了大量的歸化胡人,然後驅使他們去跟黑汗廝殺。正是如此財大氣粗,西域的胡人才會如此死心塌地。
  可知情人都知道,內地肯定是有了更好的東西,如火炮火槍,才把這些武器裝備都淘汰掉。王舜臣此番回來,也是想多見識壹下火槍火炮到底有多能耐,能夠讓朝廷如此幹脆地把弓弩盡數拋棄。
  但他沒想到除了火炮火槍之外,壹些輔助裝備也進行了大量的更新。比如現在眼前的這具雙筒望遠鏡,再比如剛剛吹響的銅號。
  還有沒看到的,肯定還有更多好東西。
  王舜臣十分確定這壹點,他打定了主意,“走的時候壹定要多刮壹點。”
  但很快他就又自嘲地笑了起來。
  這壹次上京來,怕是有好壹陣不能回西域了,甚至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韓三哥需要他這個兄弟來鎮壓京師,三衙管軍的位置說不定都準備好了,怎麽還可能放自己回西域?
  正想著,下方也傳來應和的號角聲。
  同樣是銅號,但回應的號角聲,號令與軍中通行的號令相同。
  “得令。”王舜臣習慣性地喃喃回應。
  沒人聽見他的話,剛出口就被火炮的轟鳴給壓制了。
  僅有兩門火炮,轟轟的炮鳴,以及騰起的硝煙,卻是先聲奪人。
  “嗯,是當先以炮火開道。”
  王舜臣帶著幾分欣賞點頭。他這位還算年輕的老將,在親眼見識過火炮之後,就開始在腦海裏進行推演,看看如何將火炮納入他的戰術體系之中。
  他第壹個冒出來的念頭,就是在對陣時,用來轟擊敵人的陣列。
  即使是騎兵,在沖鋒時也必須先行結陣,否則壹盤散沙,根本沖擊不動堅如磐石的步軍軍陣。
  而戰馬能夠以高速進行沖鋒的距離並不長,若是將沖陣不成逃離的路程算進來,壹般騎兵集結是放在敵軍軍陣的壹百步外,最多不應超過壹百五十步。
  壹般來說,過去宋遼交戰,契丹騎兵沖擊已經結陣的宋軍的時候,都會卡在弓弩的有效射程邊緣進行集結,然後開始沖鋒。
  遼人大搖大擺在射程之外集結,對宋人來說雖是骨鯁在喉,但觸手難及,也只能承受。
  壹沖不動,第二波就會緊隨而來,不斷消耗宋軍弓弩手的體力,直到他們再也無力阻擊。當然如果在沖擊的過程中傷亡過大,遼軍就會遠飆而去,放棄這壹次戰鬥。因而宋軍盡管在小,但只要失敗壹次,就是滅頂之災,而遼軍就算敗退,也不傷元氣。
  但有了火炮之後,局面立刻就大不壹樣。
  隨軍的野戰炮最遠可及三裏,正常也能達到壹裏半,只要有壹門炮在,就能打亂騎兵沖鋒前的集結,如果遼人的騎兵被逼到壹裏半之外才能集結沖鋒,少說就得失去壹半的沖擊力。
  只要是不太愚蠢的將帥,就能想到利用火炮這壹優勢,徹底擊敗擅長騎兵的敵人。
  “這是炮火準備。”韓岡介紹道。
  “哦。”王舜臣清楚,這就是壹個意思,“炮火準備之後呢,就開始進攻?側翼只讓火炮來保護是不是太單薄了?”
  “如果有騎兵要攻擊側翼,陣型就會有所變化。神機營不論哪個指揮,相應變化都是背熟、練熟了。”
  “背熟、練熟?是陣圖?”
  “算是陣圖吧。”韓岡道。
  太宗皇帝就有給出征的大將賜予陣圖的愛好,接敵後怎麽排兵布陣都要遵照陣圖行事。而熙宗皇帝也有這個愛好,不過領軍的大將都是當面壹套背後壹套。當年不論是在隴西還是在廣西,都是被指手畫腳了壹番。
  但陣圖不僅僅是擺個陣,還有根據敵軍的不同反應,給出的不同的應對方案。也就是有壹套相對固定的對敵戰術。
  韓岡這些年來也深入了解過,拋棄了過去的成見,如果陣圖中的這壹套應變出自專家之手,臨敵時依循而行,的確有其效果。
  在韓岡看來,相對而言,太宗皇帝應該還算專業,畢竟是從五代那個亂世出來的皇帝,而熙宗趙頊,大概就是票友的水平,卻自以為是技壓群雄的名角兒。也因此,陣圖的名聲在戰事頻繁的熙豐年間給敗壞了不少,多少人都當是笑話。
  所以王舜臣登時就不以為然,“臨敵豈有按圖行事的道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須如水,豈能以文圖拘束?”韓岡比王舜臣說得還具體,“但能做到這壹步,已經可謂是名將了。可世間名將又有幾人?大率都是亦步亦趨的庸才。教習此法,就是讓庸才也派上用場。雖不至大勝,也能減少大敗的幾率。”
  “要真是遇到的北虜,他們可都不會硬往軍陣上沖。他們也有火炮,如何應對官軍的火炮應該早就練過了。何況遼人當真會硬來的時候太少了,怕是壹看到列陣就跑了。”
  大部分時間入寇的遼軍就是強盜,很少直攻軍陣,繞道而行也不用擔心宋軍能追上,徹底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將受益最大化。怎麽圍追堵截這類遼軍,就只能看戰區主官的手段了,當年郭逵就做得很好,換個差壹點的將領,估計就只能做到禮送出境四個字。
  “那當然。”韓岡也不跟王舜臣爭辯,笑著道,“到時候,緊要之處還是少不了名將壓陣才行。”
  “到時候三哥可別忘了俺。李二哥管壹路,俺也可管壹路,趙隆那廝讓他管個半路,到時候,讓遼賊來得去不得。”
  王舜臣放聲而笑,經過了方才與韓岡的壹點小小爭執,又仿佛回到了當年在王韶麾下,挑燈議論兵法的時候。多年難得壹面的生疏,壹時間煙消雲散。
  再瞥眼看看周圍,王舜臣就更加得意。
  尋常武將,能得宰相壹聲贊,就是了不得的光榮,即便做到樞密使的狄青,在宰相面前,也得戰戰兢兢。而王舜臣,卻能與宰相談笑生風。
  不是隨便哪個武將,能在年少時與未來的宰相成為刎頸之交,也不是隨便哪位宰相,在身居高位時還能顧念舊情。
  王舜臣能夠清楚地感覺得到,來自左右的那壹道道充滿了羨慕嫉妒的目光。
  只不過是指揮壹級的演習,日理萬機的宰相為什麽還要撥冗過來?還不就是為了幫他長面子的。
  心念到此,王舜臣便更加堅定。
  若有哪人敢捋三哥胡須,他這個赤佬,可不是念佛吃素的。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三列橫排的軍陣已經開始前進,每個都的都頭都站在了所有人的最前方,手持鋼刀,領頭而行。
  五名都頭引領著大隊,四百將士將火槍靠在右肩,在隊列之後,是五面鼙鼓,鼓手敲擊著鼓面,步伐緊踩著鼓點。
  每個都的隊列之間都留下了間隙,虎蹲炮就架在雙輪的手推炮車上跟隨著步兵壹起前進。
  當隊列停下來的時候,就在鼓聲的變幻中,開始連續射擊。
  先是全隊齊射,數秒之內,火槍連續鳴響,幾乎連成壹聲,壹條由白色硝煙組成的龍蛇,蜿蜒在隊列上方。這聲勢尤勝火炮。
  之後就是三列橫隊依次輪射,雖不如之前的齊射,但每隔十秒就響起壹次的槍聲,完全是壹堵用子彈築成的墻。
  士兵們裝彈、射擊,裝彈、射擊,動作極為嫻熟,顯然是常年訓練的結果。
  這是進攻的陣型,不僅僅是用來防守。
  “如何?”
  王舜臣專註地盯著下方,應道:“不簡單。”
  這是壓迫性的進攻,也許前進的步伐不快,卻充滿著張力。甚至讓王舜臣感覺到了壹絲戰場上的味道。
  “之前把他們看成是花架子,倒是小瞧人了。”王舜臣由衷地說道,“如果神機營內的指揮都是這個水平,只要將校不犯糊塗,遇上數量相當的皮室、宮分,至少能讓他們吃個大虧。”
  “可惜還做不到炮步協同,不然火炮就放在陣列後方,直接跨越軍陣進行射擊。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火炮陣地。軍陣也能跟著炮火壹直向前,讓炮彈為大軍開路。”
  韓岡其實也只是知道壹些名詞而已,但顧名思義還是不難的,只是知道意思,和做到又是另壹碼事。
  如何讓步兵跟著彈幕壹同前進,這可不是壹個簡單的訓練科目。壹要控制好步兵戰列,第二,也要炮兵有那個技術,否則就是給自家人背後捅刀子。
  “對上騎兵,有沒有倒無所謂,他們肯定會跑。若是對上步兵,沒火炮直接就贏了,若是有火炮,那就得打火炮。”
  在王舜臣看來,野戰時,火炮的第壹作用不是攻擊敵方陣列,而是壓制對方的火炮。只有先完成這個目標,才是攻擊敵人的軍陣。
  “炮步協同能做到當然好,做不到其實也沒什麽。”王舜臣想了想,“最好能做到,時常練習,膽子能便大不少。”
  只是練膽子?韓岡笑了笑。
  不過想到背後就有幾門火炮在發射,正常人的心裏都會有些發毛,但等習慣之後,膽子的確能大上不少。
  在幾輪射擊之後,陣線重新開始前進。
  這時候,隊列中就走出十幾名步卒,脫離了大部隊,前提近十步。壹邊向前,壹邊開槍、上膛,壹個個手法嫻熟,重新上膛竟然都不用停步。
  韓岡又開始了解說,“前面是模擬遇上騎兵,現在是模擬遇上帶著火槍的步兵。突出在前那些是獵兵。”
  “用遊騎要好些吧。”
  騎馬的目的就是為了速度,倏忽而來,倏忽而去,遊走在軍陣外圍,隨時可以救應軍陣上的破綻。
  “不!”王舜臣又自己否定,“目標太大了。”
  如果是與騎兵為主的敵人對壘,使用遊騎防護外圍會很吃虧。大宋的騎兵與遼國騎兵的差距太大,被人切菜砍瓜壹般地殺光,士氣早都沒了。
  就是黑汗騎兵的水平,王舜臣帶在身邊的騎兵遠遠比不上,尤其是可汗身邊的精兵,更是直追遼人的宮分軍和皮室軍。王舜臣依然能戰而勝之,依靠的就是精良的步卒。
  而與步兵對壘,遊騎同樣吃虧,偵查、阻敵的工作都在他們手上。加了戰馬後,靶子立刻從壹人高變成了壹人半,原本命中不了的,全都變成了神槍手。還不如直接用精銳步兵。
  “景聖妳可以再想想,與同樣裝備火槍的敵人對壘時該怎麽做?”
  “有獵兵的確是好事。”王舜臣很自然地用上了這個的新詞匯,“站在前方的軍官,就是個活靶子。保護自家人,順便幹掉敵人。”
  “更重要的,是吸引敵軍率先開槍。”韓岡補充道,“壹旦引得對手先行齊射,就等於多了十步到十五步的時間。”
  而射擊的距離每縮減壹步,命中率都會上升壹點,縮減十步,增加個三四成都有可能。弓弩如此,火槍也不會例外。
  “誰先開槍誰就先輸了壹半?”王舜臣說道。
  “差不多。”韓岡點頭。
  這壹點的前提,必須雙方得擁有水平相近的火槍。萬壹壹方的槍支水平很高,就不需要冒風險了,直接利用技術上的優勢碾壓對手。但這壹點,韓岡就懶得提了。寄希望對手的弱小,不是好事。
  “火槍的射速是多少?”
  “熟練的話,壹分鐘兩發,最好的能三發。”
  “比弓慢得多,也不如弩。壹分鐘才兩發,那上了戰場就只有壹發了。”王舜臣冷笑著,“在西域的時候,上了陣後,多的是忘記怎麽給弩弓上弦的蠢貨。”
  “希望不要如此。”韓岡道。
  王舜臣道:“誰能說得準?若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只能走到面前再開槍了。”
  射擊武器越是接近敵人,其命中率越高。
  重弩的射程遠及兩三百步,但只有在敵軍進入百步之後,弩手們才會開始射擊。
  當步弓成列而戰,有經驗的將校絕不會在敵軍軍陣進入五十步內,發布射擊的命令。
  不同類型的火槍的射程遠近不壹。目前僅有幾支的線膛槍,子彈打出去能做到所謂的自旋,其中做工最好的壹支,在壹百五十步外還能精準命中目標。而騎兵隨身的手槍,也就是十步而已。
  如今已經在神機營中列裝的元祐三年型燧發火槍——這個火槍的型號命名,最能體現氣學“日漸日新”的座右銘——則處在中間,射程不及線膛槍,但比手槍要遠得多。
  子彈能飛出百步,經過百日訓練的士兵能在五十步內保證射中人形靶。
  如果能抵上胸口再射擊,再怎麽質量差勁的槍支,都不用擔心脫靶的問題。
  “景聖,妳們與黑汗軍對陣時,大概要傷亡多少才會潰敗?”
  “總共也沒對陣過幾次。”被搔到癢處,王舜臣得意地道,“不過每壹次都是把沖在最前面的殺光了就敗了。”
  王舜臣在西域開拓十載,只憑最多時不過兩萬人的兵力,將擁有至少三十萬大軍的黑汗國,打得奄奄壹息。雖然說黑汗國內部本就四分五裂,但對手上始終缺人的王舜臣來說,每壹次會戰都要以少勝多,他這個名將,是名副其實。
  “三哥,沒關系嗎?”
  演習結束了,在涼棚的另壹側安坐下來,王舜臣突然輕聲問。
  “有什麽問題?”韓岡反問了壹句,又給了壹個堅定地回答,“沒有問題的。”
  ……
  “韓岡陪王舜臣去看演習,章惇也去了鐵場。”
  “都離了皇城,他們可真安心。”
  “不,他們今天所看的,才是他們真正在乎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